在上式中,$\frac{dN_2{_-{_3}}}{dt}$为$cm^-{^3}s^-{^1}$, $J_2$为$cm^-{^3}s^-{^1}$中2 nm处大气颗粒的形成速率,$J_3$为$cm^-{^3}s^-{^1}$, $N_2{_-{^3}}$为$cm^-{^3}$和$凝固s_2 {_-{_3}}$为$s^-{^1}$中2-3 nm处的气溶胶粒子的凝结汇。
< p>如果我们假设2-3纳米大气分子簇的源和汇之间存在一个拟稳定状态,那么:< span class="math-container">$$\frac{dN_2{_-{_3}}}{dt}=0$$
这样做的结果是:
$$N_2{_-{_3}}=\frac{J_2-J_3-N_2{_-{_3}}}{凝固s_2 {_-{_3}} $$
由于初级排放的气溶胶颗粒浓度在较大的气溶胶颗粒尺寸下增加。因此,(Kulmala et al., 2021)表示,用更高的值25 nm代替3 nm作为上区间界$d_2$,即上区间界气溶胶粒子直径,单位为nm,计算$J_2$和$J_3$,一次发射对$N_2{_-{_3}}$的影响减小。计算$J_2{_-{_3}}$的明显逻辑是,在更大的尺寸下,初级排放的增加抵消了$d_1$和$d_2$区间内的形成速率。虽然,就绝对数字而言,$J_2$和$J_3$的计算值使用这个较大的大小间隔将不太准确。数学上:
$$N_2{_-{_3}}=N_2{_-{_2{_5}}}- n_3 {_-{_5}} $$ $
有人可以向我解释一下,数学上,如何选择一个较高的值25 nm而不是3 nm作为上区间界限$d_2$来计算$N_2{_-{_3}}$,在两个较低的区间界限$d_1$, 2 nm,$d_2$, 3 nm?<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