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时间上有显著变化,其顺序为-2至2.5秒。李李< / > < >振幅,至多一个因素大于4(6倍oberved李et al . 2014 (< a href = "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589 - 014 - 0093 - 9 " > < / >) 2)。< /李> < / ul > < p >这些观察,根据戴et al . (2012) (1 < a href = "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56661/ " > < / >)表明,ICB不规则,可能高达14公里高度差异,在距离6公里,4 - 8公里/ 2 - 4公里的距离。Dai et al. (2012) (1)认为这些变化表明了ICB的热化学变形。Li等人(2014)提出了另一种解释(2),在对地震痕迹进行数值分析后,考虑到较浅结构的影响,认为ICB是一个数公里厚的“糊状”层,表明内外核之间逐渐过渡。ICB的实际性质尚不完全清楚,Vamos和Suciu(2014)的一项最新理论(3)表明,地震观测的各向异性可能是由于与外核内部的流动和磁场相互作用导致的去中心核的结果。Wen (2006) (4)的观测发现,在大约10年的时间内,从同一地点拍摄的不同时间的地震痕迹具有不同的返回时间,这表明变形(后来Dai等人(1))发生在差异旋转的内核上,或者,Wen (4)表明,内核的大小随时间而变化。 参考文献
(1) Dai et al. 2012, 地球内核边界的不规则地形, PNAS
(2) Li et al. 2014,关于反射内核相位变性的注释, 地震科学
(3) Vamos and Suciu 2014, 3 ">偏心内核的地球物理意义, arXiv.org
(4) Wen 2006,地球内核边界的局部时间变化,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