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er.Gizmodo.com的文章科学家发现来自南极冰架的一种奇怪的噪音链接到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视频(更重要的是音频) (AGU)这就是南极冰架的声音.
它还链接到最近发表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Chaput et al. 2018)用环境地震噪声观测罗斯冰架近地表环境强迫变化(开放获取)从下面的图像拍摄。
编辑:在同一期中有一篇评论:地震学深入南极冰盖的表层是由芝加哥大学的冰川学家Douglas MacAyeal说,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我也不明白!
单是量纲分析表明,导致这些轻微亚音速振荡的现象的长度尺度可以通过速度除以频率(例如m/s除以1/s)得到,但如果使用冰或水中的声速(分别约为4000和1500米/秒),大约10赫兹表明长度尺度为几百米。
这篇论文本身很有技术含量,也很有深度。在其中的某个地方,在水中或冰中是否有一个物理距离对应于这个频率,或者振荡频率是由于一个动态过程,如粘滞和滑动,而不是声音的传播速度?
图3标题:
(a) DR09站预熔共振Vp和Vs的边际PPD,由功率谱MCMC反演得到(见附录。S4: 1‐D MCMC反演,Capelli等人,2016)。红色曲线表示P和S速度的边际后验均值。(b)顶部面板,来自(a)中DR09站PPD的功率谱模型的代表性子集(红色曲线),与观测到的预熔谱(蓝色曲线)进行比较。底部面板,在DR09处平均观测到的熔体前和熔体后光谱共振(分别为蓝色和绿色曲线)。(1)和(2)表示熔体事件前后感兴趣的较高频率峰值的位置。(c)描述应用于预熔模型的穿透深度与速度扰动的网格搜索的等高线图(b中的峰值图(1)),并拟合熔体后共振峰值图,如(b)中的峰值图(2)所示。红星表示最小二乘拟合的最小值,表示穿透深度为3-4 m的35-40%扰动。这里使用的预熔模型是(a)所示的平均后置模型。(d) (a)中DR09预熔速度模型在不同深度穿透程度下对40%速度下降的频率峰值响应示例。请注意,如果扰动深度较浅,较低的频谱峰值几乎不受影响。(1)和(2)表示观测到的熔体前和熔体后峰值,绘制于(b)。PPD =后验概率分布; MCMC =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