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环极流(ACC)是环绕南极大陆的连续海流,在文献中经常被解释为南极洲冰川作用开始的原因。
然而,2013年的一项研究,在文章中直到中新世晚期,南极深部绕极流的潜在障碍?,认为在中新世晚期,由于德雷克海峡早期的火山弧阻挡了洋流,ACC才完全发育,ACC的重要性不在于始新世-渐新世边界的全球变冷,而在于中新世晚期南极洲冰川作用的加强。
南极冰期后南极绕极流的形成是否有确凿的证据?
江南体育网页版地球科学堆栈交换是一个为那些江南电子竞技平台对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和环境科学感兴趣的人提供的问答网站。注册只需要一分钟。
注册加入这个社区吧南极环极流(ACC)是环绕南极大陆的连续海流,在文献中经常被解释为南极洲冰川作用开始的原因。
然而,2013年的一项研究,在文章中直到中新世晚期,南极深部绕极流的潜在障碍?,认为在中新世晚期,由于德雷克海峡早期的火山弧阻挡了洋流,ACC才完全发育,ACC的重要性不在于始新世-渐新世边界的全球变冷,而在于中新世晚期南极洲冰川作用的加强。
南极冰期后南极绕极流的形成是否有确凿的证据?
莱尔等人(2007)在你提到的论文之前,他也提出了ACC发起的这个想法有着现代化的环境在晚渐新世(约25 Ma)期间(即在整个水柱中有强水流和混合),因此大约在始新世-渐新世后10 Myr被认为发生了南极冰川作用。他们的证据是基于沉积学,特别是与深层水流相关的侵蚀结构的存在。然而,他们并没有在本文中抛弃这种观点表面ACC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最初的想法(Kennett 1977),认为早始渐新世过渡带开始于始渐新世过渡时期,是基于对早始渐新世过渡带南部典型硅质沉积相格局、北部典型碳质沉积相格局的观察,以及对该时期德雷克海峡开放的观察。后来,对始新世晚期南极特有浮游动物群建立的观察(例如。Lazarus & Caulet 1993,Lazarus et al. 2008)及测量Nd同位素(Scher & Martin, 2006)在Agulhas Ridge(即非洲南部),与太平洋水域价值相吻合,加强了这一假设。
然而,南极冰川化是ACC设定的结果这一观点受到了一些挑战(德孔托和波拉德,2003年,之后巴克和托马斯,2004年结果表明,虽然发达的ACC参与了触发冰川作用的降温过程,但它并不是冰川作用的必要条件:即使没有发达的ACC,冰川作用也可能完全是由观测到的大气$p_\mathrm{CO_2}$下降引起的。
此外,ACC早期设定的一些证据(即相变化论点)很可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而不是ACC的结果(巴克和托马斯,2004年).
因此,就我看来,我们正处于僵局之中,一方面我们有支持ACC定居较晚的观点(主要是沉积和构造方面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支持ACC定居较早的观点(特别是古生物和地球化学方面的观点),而且没有真正的理由放弃任何观点。
引用:
巴克和托马斯,2004年。南极绕极流的起源、特征及古气候影响。地球科学进展,39(3):344 - 344。
德·康托,r.m.,波拉德,D, 2003。大气$\mathrm{CO_2}$下降引起的南极洲新生代快速冰期.自然421,245 - 249。
Kennett, j.p., 1977。南极冰川作用的新生代演化、南极环洋及其对全球古气候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32(3):344 - 344。
拉撒路,d.b. & j.p。Caulet, 1993年。从沉积学、放射虫和其他微化石资料重建新生代南大洋。在J. P. Kennett和D. a . Warnke (Eds),南极古环境:全球变化的视角。南极科学研究,28(3):344 - 344。
拉撒路,d.b.等人,2008年。南极中古近纪蛋白石和放射虫的变化模式:南大洋起源的线索。微体古生物学报,54(1):41-48。
莱尔等人,2007年。南极绕极流的晚渐新世起始:来自南太平洋的证据.地质学报,35:691-694。
谢尔,H. D.和马丁,E. E. E., 2006。德雷克海峡开放的时间和气候后果。科学通报,32(4):529 -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