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我有四点要说:
这篇论文太新了。我并不是说第一篇论文是错的(事实上它相当有趣),但它昨天才发表,实在太新了,不能用作任何东西的基础。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是科学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让我们等一等科学界来确认或否定这篇论文中的说法。
这两种影响可能完全无关。
如果它们是相关的,你可能会混淆因果关系。可能是导致气候振荡的因素反过来又导致了内核自转速率的振荡。
这篇论文的作者所报告的观察到的是地幔+地壳和内核之间的一个小的差动旋转。很可能是内核比地幔+地壳旋转得更平稳。换句话说,他们看到了地幔+地壳旋转速率的变化。
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逐渐变慢。科学家们在岩石中锁定的潮汐节律中看到了这么远的过去。更近的迹象是古代天文学家/占星家(在开普勒时代之前,这两者是同一种“科学”),他们记录了特定城市的日食。如果地球保持一个或多或少恒定的自转速度,这些日食就会发生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
多亏了原子钟和长基线干涉测量法,科学家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地球自转速率的季节变化。冬天,雪在北半球北部降落,夏天融化。这代表了海洋、冰冻圈和地壳之间角动量的转移。这些变化很容易看到。
对地球自转速率的精确测量也显示了地球自转的长期振荡。地球自转速率似乎存在一个多年代际振荡,与60 - 70年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相关。由于关于地球自转的可靠数据只能追溯到60到70年前,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结论。AMO也是如此;非常好的气象数据只能追溯到大约100年前。AMO成立的原因是有争议的。它与其他气候观测之间的遥相关也存在争议。然而,AMO似乎确实影响了气候,而气候似乎反过来又影响了地球自转。(我们知道气候每年都会影响地球自转。)
地球由多个旋转部分组成:大气、冰冻圈、海洋、地壳和地幔、液体外核和固体内核。这些不同的部分彼此交换角动量(也与月球交换角动量)。除了季节变化和长期向月球的转移,梳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