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通常是指从液相转变为固相。但在地质学文献中,我们会遇到从一种矿物到另一种矿物的过渡。例如在410千米处橄榄石-尖晶石转变。
这种转变与其他相变有什么区别,比如固体-液体,液体-气体或固体-气体转变?
江南体育网页版地球科学堆栈交换是一个为那些江南电子竞技平台对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和环境科学感兴趣的人提供的问答网站。注册只需要一分钟。
注册加入这个社区吧我想补充一下戈登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相变不仅指物质状态的变化(例如液体变为固体),而且还指不同固体状态的变化。
橄榄石,$\ce{(Mg,Fe)2SiO4}$,是一种稳定的镁质硅酸盐,其压力可低至地球表面以下约410公里的深度。由于地幔主要由镁、硅和氧组成,这种矿物是那里的主要相(或矿物)之一。但在410千米以下会发生什么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我们知道大块地幔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
密度和地震速度有“跳跃”。从实验工作中,我们知道橄榄石在这些压力下会转变为沃德氏橄榄石和林木橄榄石。瓦氏硅长石和菱木长石的化学性质与橄榄石相似,它们的成分也是$\ce{(Mg,Fe)2SiO4}$。然而,由于高压作用,它们的结构从橄榄石结构转变为密度更大、更致密的尖晶石结构。注意,这不是尖晶石矿物($\ce{MgAl2O4}$),而是橄榄石组成,其中的离子排列方式与尖晶石中的离子排列方式相同。
在660公里处,“尖晶石”橄榄石转变为“钙钛矿”橄榄石,导致第二次不连续。这种钙钛矿不是矿物钙钛矿($\ce{CaTiO3}$),而是具有钙钛矿结构的硅酸镁($\ce{(Mg,Fe)SiO3}$)。以下是你在地幔中发现的相(即矿物质)的摘要:
这两个数字都来自于此优秀的Uni Münster网站,在那里你可以看到高分辨率的数据,并阅读更多有关它的信息。
“相变”并不仅仅指液体-气体-固体的变化。它还包括矿物晶格结构,以响应不同的压力-温度条件。在pH值、氧化还原和通量浓度的变化下,还可能发生其他固体-固体转变。在后一种情况下,通量通常是高温水CO2, F, Cl, B和一些更奇特的催化剂。
在液-气-固相变化的情况下,有三个三相点,所有三个相都存在于特定的位置P- - - - - -T这些阶段之间的区别开始模糊。
随着地球深度的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产生了几种潜在的相变,其中橄榄石-尖晶石相变最为明显,因为橄榄石是外地幔的主要成分。